2月26日,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2018年陜西省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。記者了解到,2018年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.3天,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。陜西省在關中地區實施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工作,全年收繳1.386億元,全部用于大氣污染治理。
PM10改善幅度全省第一
PM2.5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
據陜西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、副廳長張育奎介紹,2018年,全省13個市(區)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為242.8天,同比增加4.3天;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14.5天,同比減少4.9天;PM10平均濃度同比上升1.0%;PM2.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0.5%。
其中,西安收獲188個藍天,從空氣質量同比改善幅度來看,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中,西安進入前20個城市之列。此外,西安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全部同比改善,其中PM10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,PM2.5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。
西安、西咸、漢中等可吸入顆粒物(PM10)同比下降,楊凌、韓城、渭南、西安等細顆粒物(PM2.5)同比下降,榆林、商洛同比上升。
在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方面,楊凌、西安、渭南、韓城、漢中、咸陽、延安、寶雞、西咸、銅川同比改善,安康持平,榆林、商洛同比變差。年均自然降塵量低為漢中市,高為延安市,同比降幅較大的是銅川市和西安市。
為打贏藍天保衛戰,陜西省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,空氣質量持續改善,老百姓感受到越來越多的“陜西藍”。
在調整產業結構,全省綜合整治22909戶“散亂污”企業;完成清潔能源替代103.9萬戶;在控車方面,陜西省全年淘汰國Ⅲ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及“油改氣”的老舊燃氣車輛3.2萬輛,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4.48萬輛,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居全國前列;完成造林綠化514.5萬畝,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2.8萬畝。
全省3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,拆改燃煤鍋爐3929臺,實施天然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3077臺。在關中地區實施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工作,全年收繳1.386億元,全部用于大氣污染治理。
今年,陜西省將堅持鐵腕治霾、科學治霾、協同治霾,以汾渭平原秋冬季攻堅為重點,強化區域聯動治理。積極穩妥推進關中地區清潔取暖、“散亂污”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;深入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、重點行業提標改造;持續開展燃煤鍋爐拆改、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、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等,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。
渭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
為20年佳水平
2018年陜西省渭河干流水質優,渭河干流寶雞段、咸陽段水質優,西安段、渭南段水質良好;渭河支流水質有所好轉,化學需氧量與氨氮平均濃度同比均下降。
“從新的統計數據看,2018年全省50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了80%,提前兩年超額完成我省‘水十條’目標任務?!睆堄f,渭河干流水質明顯好轉,出境斷面年均水質提高到Ⅲ類,為近20年來好水平。
“全省河流水質總體良好,成績來之不易?!睆堄f,陜西省開展了880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,完成22個市級水源地388個問題的整治工作。開展黑臭水體專項督查整治,消除全省黑臭水體消除25條,重點整治污水處理廠、入河排污口超標排放。
2019年,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將加大排污口整治力度,加強檢查巡查,嚴管生活污水直排和企業偷排,加強市政管網收集系統建設和雨污分流改造,加快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。
本文轉載于新華網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