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說一下中國的南北方的分界。在地理上,我們以秦嶺-淮河一線來分,但在我們的習慣中,一般都是以長江來分,長江以北為北方,長江以南為南方。
知道了南北方的界定,那南北方的糕點也就能一起界定出來了。眾所周知,我國的糕點種類豐富,常見的就是以地區來分,分為京式、蘇式、廣式等等。
雖然種類多樣,但糕點的特點主要受當地的物產和文化的影響。
物產就以糕點的原料來說,北方作物以小麥為主,因此北方的糕點多為面制糕點。比如說京式糕點中有名的京八件,八種糕點雖然餡料、口味不同,但皮都以水、油和面制成。
而南方種植稻米,人們以稻米為主食,南方的糕點也多為糯米制成的。比如說蘇式傳統糕點中的大方糕,其糕料就是用米粉制成的。

文化對糕點的影響則可以從糕點的本身體現出來,以廣式糕點來說,廣式糕點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,廣式糕點具有很強的包容性,品種繁多且豐富,制作技法甚至糅和了西方的特色和技藝,在餡料上有時也會加入巧克力、奶油等西點原料。
南北方糕點在口味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別,以南北方都有的綠豆糕為例,北方的綠豆糕,吃起來口感松軟但是卻缺少了油脂的香味,少了一些油潤的感覺,因為其在制作的時候沒有添加其他的油脂成分,因此有“干豆糕”的稱號。但南方的綠豆糕,在制作的過程中會加入油脂,整體口感在松軟的基礎上增加了細膩度,層次味道會更加豐富。
為了讓大家能更加清晰地認識,我就給大家舉個例子。中秋節剛過沒多久,那我們就以月餅為例,北方就用京式月餅為例,南方糕點就用蘇式月餅為例。
京式月餅起源于京津地區,其主要的特點就是甜度適中,而且京式月餅的皮和餡的比例也是適中,比例大概在2:3。值得一提的是,京式月餅的皮很講究,是混糖類,就是制作時將油、糖、面混在一起,然后烘烤,使得皮面結構疏松,硬度小。月餅重用麻油,口感上可以說是松軟可口,口味清甜。

而蘇式月餅則與其京式月餅有著很大的區別。蘇式月餅起源于上海、江浙等地區地區,其主要特點為餅皮疏松,故也有人稱為“酥式月餅”,月餅口味偏甜,就甜度而言高于其他種類的月餅。
蘇式月餅除了甜度高于其他種類的月餅,其制作也是別具一格。
從選料來說,蘇式月餅采用不同的果仁和花料做為鋪料,使得蘇式月餅的風味獨樹一幟。工藝上更是不同,蘇式月餅在制作時不使用任何模具,單純依賴手工制作,使用的輔助器具也只有簡單地刮刀、油光紙、烤盤等。而月餅的皮制作時是用水和油一起和面后反復疊起來揉,使得其皮層香酥,緊挨著多層皮子,看起來薄如蟬翼、重重疊疊而且層次分明。

蘇式月餅和京式月餅的不同也只是南北方糕點不同之處的一小部分,實際上按地區來說,各地區的糕點都有所不同,但毫無疑問,這些不同也使得我們的文化更加的豐富。
烏程霜稻襲人香,豐收入喉唇齒忙。
搓揉蒸焙嘗不盡,稻香村里歲月長。
從此世間滋味千端,稻香村陪你品嘗。